贤愚经卷七
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 译
(三六)大劫宾宁品第三十一(丹本此品前在第四卷为十八)
如是我闻:
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国王名波斯匿,于时南方有国,
名为金地,其王字劫宾宁。王有太子,
名摩诃劫宾宁,其父崩背,太子嗣位,体性聪明,
大力勇健,所统国土,三万六千,兵众殷炽,
无能敌者,威风远振,莫不摧伏。
然与中国,不相交通。后有商客,往到金地,
以四端细,奉上彼王。王纳受已,问商客言:
“此物甚好,为出何处?”商客答曰:“出于中国。”
王复问言:“其中国者,名字云何?”商客启曰:
“名罗悦祇,又名舍卫,其数众多,不能具说。”
王复问言:“中国诸王,以何等故不来献我?”
商客启曰:“各自霸土,威名相斋,以是之故,
不来承奉耳。”王自思惟:“今我力势,
能总威摄一切天下,
何缘诸王不来承贡?今当加威令彼率伏。”复问商客:“中国诸王,
何者最大?”商主白言:“舍卫国王,为第一大。”
时金地王,即便遣使,诣舍卫国,持书示教,
其理委备,告语其王波斯匿言:“我之威风,
遍阎浮提,卿为所恃,断绝使命,
今故遣使共卿相闻。卿若卧时,闻我声者,寻应起坐;
若坐闻者,寻时应立;若食闻声,应即吐哺;
若沐闻声,应即握发;若住时闻,应即相趣。
却后七日,与我相见,设不如是,
吾当兴兵破汝国界。” 波斯匿闻深用惊惶,即往诣佛,
具白斯事。佛告王言:“王还语使云:
‘我不大,更有大王。’”王奉佛教,告彼使言:
“世有圣王,近在此间。卿可到边,传汝王命。”
使即时往诣于祇桓。
于时世尊自变其身,作转轮王,令目连作典兵臣,
七宝侍从,皆悉备有。又化祇桓,令作宝城,
绕城四边,有七重堑,
其间皆有七宝行树杂色莲花,不可称计,光明晃晃,照然赫发。
城中宫殿,亦是众宝,王在殿上,尊严可畏。
于是彼使,前入化城,既睹大王,情甚惊悚,
自念我君,无状招祸;然不得已,以书示之。
化王得书,蹋着脚下,告彼使言:
“吾为大王,临统四域,汝王顽迷,敢见违距。
汝速还国,致宣吾教。信至之日,驰奔来觐,
卧闻当起,坐闻应立,立闻吾令便当涉道。
克期七日,不得稽迟,敢违斯制,罪在不请。”
使受教竟,还诣本国,具以闻见,白金地王。
王承斯问,深自咎责,合率所领诸小王辈,
严办车马,欲朝大王,然有所疑,
未便即路。先遣一使白大王言:“臣所总秉,
三万六千,王为当都去,将半去耶?”大王还报:
“听半留住,但将半来。”
时金地王将万八千小王,同时来到,既见化王,谒拜毕已,
心作是念:“大王形貌,虽复胜我,力必不如。”
化王于时,敕典兵臣,以弓与之;金地国王,
手不能胜。化王还取,以指张弓,复持与之,
敕令引挽;金地国王殊不能挽。化王复取,
而弹扣之,三千世界,皆为振动。次复取箭,
弯弓而射,离手之后,化为五发,其诸箭头,
各各皆出无数光明,其光明头,皆有莲花,
大如车轮,一一花上,各各皆有一转轮王,
七宝具足,奋演光明,普照三千大千世界,
五道众生,莫不蒙赖,诸天境界,见其光明,
及闻说法,身心清净,有得道果第二第三道者,
有发无上正真道意,复有得住不退地者。
人道众生,见佛光明,及闻所说,心生踊跃,
其中有得一道二道三道之者,
出家入要得应真者,有发无上正真道意,得不退地,
不可称计。饿鬼中者见佛光明,及闻所说,
皆得饱满,身心清净,无诸热恼,皆生慈心,
恭敬于佛,即得解脱,生人天中。畜生中者,
见佛光明,贪欲瞋毒,皆得消除,痴心朦冥,
寻得醒悟,皆悉欢喜,信敬于佛,即得解脱,
生人天中。地狱中者,见佛光明,寒则煴暖,
热则清凉,苦痛之处,即得休息,身心踊跃,
慈敬于佛,即得解脱,生人天中。
尔时摩诃劫宾宁王、金地诸王,见斯变已,其心信伏,
远尘离垢得法眼净,万八千王,一时皆然。
须曳之顷,佛摄神力,还复本形,诸比丘僧,
前后围绕。金地王众,求索出家,佛即听许,
须发自堕,袈裟在体,思惟妙法,
尽得阿罗汉果。 阿难白佛:“此金地王,宿种何德,
生在豪尊,功德巍巍,遭值佛世,逮成无漏?”
佛告阿难:“众生由行受其果报。乃往过去,
有迦叶佛,般涅槃后,有一长者,为起塔庙,
造作堂阁,四供养具。岁月渐久,而塔崩落,
床褥衣食,亦复断绝。其主长者,有子比丘,
便行劝化人民之类,各令减割用治斯塔,
又设饮食床卧之具。诸人同心,咸共供承,
因发誓愿:‘当来之世,富贵长寿,
值佛出世,闻法获证,行报无遗,皆令果成。’”
佛告阿难:“尔时长者子比丘者,
今金地王摩诃劫宾宁是。其诸人民受道化者,
今万八千诸王是也。” 佛说是法,众会闻者,逮得道证,
发心不退,受持至教,欢喜奉行。
(三七)梨耆弥七子品第三十二(丹本此品在第四卷为第二十)
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
尔时波斯匿王,有一大臣,名梨耆弥,
家居大富,生七男儿,为其娶妻,已至于六,
残第七子,当为求妇。自思惟言:“吾年衰迈,
唯馀一儿,为之纳妇,要令殊胜。”时此长者,
有一亲厚婆罗门,来共相见,因议语曰:
“今我欲为小儿求婚,未能知处。卿自昔来,
游行诸国,今欲烦君,为我推觅,
若见有女端政贤智,性命相宜,适我子意,
乃当求之。”时婆罗门,即便然可。遍行看觅,
到特叉尸利国,见有五百童女,群行游戏,
采取好花,用作拂饰。此婆罗门,随逐观之。
转复前行,当度少水,诸女子辈,皆脱革屣,
中有一女,而独不脱,并屣入水。转复前行,
续更有河,众女褰衣尔乃入水,唯此一女,
独并衣入。前行林间,诸女各各上树采花,
时此一女,自不上树,从他索之,得花甚多。
时婆罗门,问此女言:“我有少疑,
欲得相问。”其女答曰:“有疑便问。”婆罗门言:
“向者诸女,当入水时,尽脱革屣,汝独不脱,
有何意故?”时女答言:“汝痴何甚?所以作屣,
正用护脚,陆地之事,眼有所见,荆棘瓦石,
可得避之。水底隐匿,眼所不睹,
傥有棘刺及诸毒虫,伤害人脚,是以不脱。”时婆罗门,
复更问言:“以何事故,并衣入水?”时女答言:
“女人之身,相有好恶,褰衣入水,
为人所见,相好则可,不好嗤笑,以是事故,
而不褰之。”时婆罗门,复更问言:“以何缘故,
独不上树?”女便答言:“若当上树,树枝傥所,
危害人身,以是事故,而不上耳。”
此女即是波斯匿王弟昙摩诃羡女也。
羡昔因罪逃奔彼国,便于其土,安家纳娶,而生斯女,
字毗舍利。 时婆罗门,闻女所说,知必贤能,
而问女言:“汝父母在不?”女答曰:“在。”遂逐到门,
求共相见。女入白父:“外有婆罗门,
欲见大人。”时昙摩诃羡便出见之,问讯已竟,
而语之言:“向者女子,是君女不?”答言:“是也。”
“为有主未?”答言:“未也。”婆罗门言:“舍卫国中,
有一大臣,字梨耆弥,君识之不?”答言:“旧识。”
婆罗门言:“是梨耆弥,最下小儿端政聪明,
欲求君女共为婚姻,可得尔不?”昙摩诃羡言:
“彼是豪姓,本与匹偶,苟其欲得,情在无违。”
已蒙许可,便共克日,尔时有伴,往舍卫国。
时婆罗门,即作书疏与梨耆弥,陈说事状。
长者闻已,办具娉物车马骑乘,
往特叉尸利国,渐近欲到,先遣使往。
时昙摩诃羡善加敬待,即设宾会,以女娉之。诸事毕竟,
当还舍卫。时此女母,于众人前,嘱其女言:
“自今已后,常著好衣,恒食美食,
日日照镜,莫令断绝。”女即长跪,奉受教敕。
梨耆弥闻,阴用为恨。“人生一世,苦乐无定,
好衣美食,如何得常?恒照明镜,斯亦非理。”
虽有此念,难不问之。客主相辞,于是别去,
大小徒侣,进路归国。于道中间,有一客舍,
四面垂轩,极为清凉,其先到者在下休息,
儿妇后至,启白妐言:“此不可住,
速出向外。”妐不违之,出向露处,左右数人,
不肯出去。时有象马,身体瘙痒以身揩柱,
屋即崩坏,填杀下人。时梨耆弥,作是念言:
“我今脱死,由是儿妇。”敬遇之心,倍益隆厚。
即便驾乘,进路而归。到一大涧,草茂水美,
众人息驾,涧侧而住。儿妇后到,便语之言:
“住此不快,速出岸上。”即用其言,远涧休息。
须臾之间,便有云起,震雷降雨,滂沛而下,
溢涧流来。时梨耆弥,复重念曰:“吾等今日,
再脱于死,由此儿妇,得全身命。”复敕严驾,
涉道进前。 既达本国,中表亲里,悉来庆问,
长者欣悦,即设供具,共相娱乐,终竟一日,
宾客既罢。是时长者,召诸儿妇,而告之曰:
“吾今年高,厌众事务,家居器物,欲有付托。
卿等诸人,谁能为我知藏执钥?”
六大儿妇尽辞不堪,其第七者自言能任。于时长者,
以诸藏钥,悉以付之。既以受命,勤谨不懈,
朝朝早起,洒扫堂舍,炊蒸已竟,
先饭妐姑及诸男女,后饭奴婢僮仆,
使人各各分处赴趣作业,然后自食,以是为常。
妐见忠恪不与凡同,怪前母嘱而不用之,便问之曰:
“汝前来时,被母教敕:‘好衣美食,日照明镜。’
其事云何?卿可说之。”儿妇长跪,具答事状:
“我母所约,著好衣者,体上大衣,教使爱护,
恒令净洁,时间客会,可得鲜妙;所敕美食,
非为甘肥,教使晚饭饥虚得食,
粗细尽美;其明镜者,非铜铁镜,
教令早起洒扫内外,端整床席,务令净洁。我母所嘱,
其事如是。”时妐闻之,知有妙才,情存待遇,
甚倍于前,家中众物,悉以委之,欢喜泰然,
无复忧虑。 时有群雁,
飞入海渚食啖粳米,食之既饱,
衔穟翔来当王宫上失堕殿前。诸人见之,取用奉王。王见奇好,
必中作药,敕使留种莫得弃散,
赋与诸臣各令殖之。时梨耆弥亦得少许持至于家,
教令种之。儿妇奉取,驱率奴仆,调和畦田,
于中下种,生长滋茂大获子实;诸人种者,
消息失度悉皆不生。时王夫人,欻得笃疾,
召问诸医治病所由。中有医言:
“当须海渚粳米作食,食之尔乃可差。”王自忆念:
“昔得其种,赋人恳殖,今当推校为有为无?”
即召诸臣,而问之言:“前敕种稻,
为成熟不?今日急须用治困病。”诸臣各各自说本末,
或云不生,或云鼠啖。时梨耆弥归家问曰:
“前种稻米,为获实不?欲得与王治夫人病。”
儿妇答言:“家内丰多,若用作药足周一国,
不齐一人也。”时梨耆弥,即送与王,
寻用作食,以与夫人。夫人食已,病得除愈。
王甚欢喜,大与赏赐。 时特叉尸利舍卫二国,
共相嫌隙,常不和顺。时特叉尸利王,
欲试舍卫有圣智不?遣一使者至舍卫国,
送马二匹,而是母子,形状毛色,一类无异,
能别识者实为大善。王及群臣,不能分别。
时梨耆弥,从宫归家,儿妇问言:
“有何消息?”妐即答言如向所见。儿妇白言:
“此事易知,何足为忧?但取好草,并头而与,
其是母者,推草与之;其是子者,曳搏食之。”
时梨耆弥寻往白王,王如其语,以草试之,
果如其策,母子区别。即语使者:“斯是马母,
彼是其驹。”时使答言:“审如来语,无有差错。”
王大欢喜,倍加爵赏。 时彼来使,还归本国,
具白诸理。时特叉尸利王,便更遣使,
送于二蛇,粗细长短相似如一,
能别雄雌者,斯亦大善。波斯匿王,及诸群臣,
无能识者。时梨耆弥,归问儿妇:“此复云何?”
儿妇答言:“以一端细,敷置于地,取此二蛇,
用着上,若是雌者,静然不动,其是雄者,
搔扰不宁。何以知之?女之为性,爱着细滑,
得软生染,不欲动摇;男子性刚,转侧不安。
以此推之,可足知矣。”长者闻已,即往白王。
王从其计,寻时试之,果如所言,了了识别。
告彼使曰:“是雄是雌。”使寻报曰:“审尔不虚。”
王甚庆悦,大赐财宝。 时彼国王,复送一木,
长满一丈,根杪正等,无有节目刀斧之迹,
而语之曰:“若能识别此木上下,亦大快善,
甚不可量。”王及诸臣,无能识者。时梨耆弥,
复问儿妇,儿妇答曰:“此事易耳,但取其木,
用着水中,根自沉没,头浮在上。”长者闻已,
复往白王。王用其语,而便试之,果如其计,
沈浮各殊。语彼使言:“浮者是头,沈处是根。”
时使答言:“信如所论。”王益欢喜,重与赏赐。
彼使还国,具白因缘。其王闻之,心用信伏,
更遣使命,兼献珍宝,因复语曰:
“大王国中,实有贤达,自今以后,当修义好。”
波斯匿王,情倍踊跃,召梨耆弥,而问之曰:
“顷来诸事,卿何由知?”梨耆弥言:“非臣所达,
是臣儿妇之智辩耳。”国王闻已,深加欣敬,
拜其儿妇,用为王妹。复经少时,儿妇怀妊,
日月已满,生三十二卵,其一卵中,出一男儿,
形体颜貌,端严挺特。年遂长大,勇健无双,
一人之力,敌于千夫,父母爱念,合国敬畏;
后为纳娶,各已备毕,纯是国中豪贤之女。
时毗舍离,信心开解,请佛及僧于舍供养。
佛为说法,合家眷属,得须陀洹,唯末小儿,
未获道迹。时乘白象,欲出游戏,门外有堑,
既深且广,于其堑上,有大木桥,时此年少,
适到桥宕,尔时复有辅相之子乘车外来,
桥中相逢,各恃豪姓,不相开避。毗舍离儿,
便怀瞋恚,就于象上,低身下向,
捉辅相子并其车乘,掷置堑中,身体伤破,百节皆痛,
啼哭而归,白其父言:“毗舍离儿,横见毁辱,
伤我身体,苦痛若斯。”其父闻之,甚用懊恼,
恤其子言:“彼人力壮,又是国亲,难与争胜,
当思密计以报此怨。”即以七宝,
合为马鞭三十二枚,用好纯刚,作刀内中,
三十二人,各遗一枚,而语之言:“汝等年少,
体性自嬉,故作此鞭,而用相赠,幸可纳之,
恒捉在手。”诸人欢庆,便为受之。是时国法,
见王之时,礼不带刀。于是辅相,
已见纳受而常秉执,便向国王,深谮谗之,云:
“毗舍离三十二子,年盛力壮,一人敌千,今怀异计,
谋欲害王。”王虽闻之,情犹未信。复更白王:
“事审不虚,现有证验,各作利刀,
置马鞭中,以此推之,事足明矣。”王即索看,
果如所言,王意便信,谓必为然。选择力士,
安在宫内,一一召唤,于里杀之。以三十二头,
盛着一函,系缚封印,送与其妹。 当于是日,
其毗舍离,请佛及僧就家供养,见王送函,
谓为致供来相助办,便欲开看。世尊告曰:
“且住勿解,须待食竟。”食饱已讫,便命令坐,
为其说法。“此身无常苦空无我,生多危惧,
不得久立,众恼缠缚,辛酸难计,
恩爱别离互相悲恋,唐困身识,于道无益。唯有智者,
能解此恶。”时毗舍离,霍然情悟,
得阿那含道,欢喜合掌,白世尊言:“唯垂矜愍!
见赐四愿:一者诸病比丘,
给足汤药随病饮食。二者看病比丘亦给其食。
三者远来比丘,先供养之。四者远行比丘,给办粮饷。
所以者何?诸病比丘,由无汤药好饮食故,
其病难差,或复没命。瞻病比丘,由无食故,
当舍乞食,早晚无时,病人所须或能差错,
违心恚怒,病则难愈,以是之故,当施其食。
诸有他方远来比丘,初到异土,未有知识,
若行乞食,或值恶狗,或逢弊人,傥能瞋恚,
伤损毁辱,以是之故,当先与食。远去比丘,
当须伴侣,由无粮饷,或不逮伴,
道路遐险,多诸毒兽,设当独涉或致危难。
我以是故,当供给之。”
尔时世尊闻毗舍离求此四愿,赞言:“善哉善哉!如汝所愿,其德弘大,
供佛无异。”即与众僧,还到祇桓。
世尊去后,开函视之,三十二头,悉在函中,
由爱断故,不生懊恼,但作是言:“痛哉悲哉!
人生有死,不得长久,驱驰五道,
何若乃尔?”三十二儿,妇家亲族,闻此事理,
极怀瞋恚,咸共唱言:“大王无道,杀善人,
共合兵马,欲为报仇。”军众云集,围绕王宫。
时王恐怖,退向佛所。诸人闻之,即引军马,
往围祇桓。尔时阿难,闻波斯匿王,
杀毗舍离三十二子,妇家宗党欲为报仇,长跪合掌,
白世尊言:“有何因缘,三十二儿,为王所杀?”
世尊告曰:“毗舍离子三十二人,
不但今日为王所杀,三十二人一时顿死。汝今善听!
持之在心,当为汝说。”阿难曰:“诺。”
佛告阿难:“乃往过去久远世时,此三十二人,
共为亲友,相与言议,盗他一牛。彼时国中,
有一老母,无有子息,单穷困厄。时诸偷儿,
往诣其舍,欲共杀牛;老母欢喜,
为办薪水煮熟之具。临下刀时牛跪命,诸人意盛,
必欲杀之,牛便结誓:‘汝今杀我,将来之世,
我不置汝,正使得道,犹不相放。’
立誓已竟,便为所杀。诸人烧煮,竞共啖之,
老母因次,亦得饱满,欣悦而言:‘由来安客,
今日最善。’”佛告阿难:“尔时牛者,今波斯匿王是。
尔时盗牛人者,今毗舍离三十二子是。
尔时老母者,今毗舍离是。由此果报,五百世中,
常为所杀,乃至于今。彼时老母,由助喜故,
五百世中,常为作母,极怀懊恼,
今值我时,始获道证。” 阿难合掌,重白佛言:
“复修何福,豪富猛健?”佛告阿难:
“乃往过去迦叶佛时,有一老母,信敬三宝,其家大富,
合集众香,以油和之,欲往涂塔。于其中路,
逢三十二人,因而劝之:‘我欲以油涂塔,
可相助佐,当得福德,世世所生,端正多力。’
时三十二人,欢喜共去。涂塔已竟,各作是言:
‘由是老母故,令我等得种福业,愿所生处,
尊荣富贵,恒为我母,我等为子,常莫相离,
见佛闻法,疾得道果。’老母喜悦,
便许可之。从是已来,五百世中,恒生尊贵。
尔时老母,今毗舍离是。尔时三十二人,
今三十二子是。” 时诸军众,闻佛所说,恚心便息,
而作是言:“大王所刑,非适为之,此人自种,
今受其报,由杀一牛,犹尚如是。波斯匿王,
是我曹主,云何怀恶,而欲危害?”即除器仗,
自投王前,求哀请过;王亦释然,不问其罪。
尔时世尊,因为四众广说诸法,善业应修,
恶行应离,敷演分别四谛妙法。
众会闻者皆得道证,受持佛教,欢喜奉行。
(三八)设头罗健宁品第三十三(丹本为二十一)
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。
尔时贤者阿难,从座而起,整衣服长跪叉手,
前白佛言:“阿若㤭陈如,伴党五人,宿有何庆,
依何因缘,如来出世,法鼓初震独先得闻,
甘露法味特先得尝?唯愿垂哀!具为解说。”
于时世尊,告阿难言:“此五人者,
先世之时,先食我肉,致得安隐,是故今日,
先得法食,用致解脱。” 尔时阿难重白佛言:
“先世食肉,有何因缘?愿具开示。” 佛告之曰:
“过去久远,无量无数阿僧祇劫,此阎浮提,
有大国王,名曰设头罗健宁,领阎浮提,
八万四千国,六万山川,八十亿聚落,
二万夫人婇女。王有慈悲,怜念一切,人民之类,
靡不蒙赖。尔时国中,有火星现,相师寻见,
而白王言:‘若火星现,当旱不雨经十二年。
今有此变,当如之何?’王闻是语,甚大忧愁:
‘若有此灾,奈何民物?民命不济,无复国土。’
即合群臣,而共议之。众臣咸曰:
‘当下诸国计现民口,复令算数仓现谷,
知定斛斗,十二年中人得几许。’王从其议,
即时宣令,急敕算之。都计算竟,一切人民,
日得一升,犹尚不足,从是已后,人民饥饿,
死亡者众。王自念曰:‘当设何计济活人民?’
因与夫人婇女,出游园观,到各休息。
王伺众眠寐,即从座起,向四方礼,因立誓言:
‘今此国人,饥羸无食,我舍此身,愿为大鱼,
以我身肉,充济一切。’即上树端,自投于地,
即时命终,于大河中,为化生鱼,其身长大,
五百由旬。 “尔时国中,有木工五人,各赍斤斧,
往至河边,规斫材木。彼鱼见已,
即作人语而告之曰:‘汝等若饥,欲须食者,来取我肉;
若复食饱,可赍持去。汝今先食我肉,
而得充饱,后成佛时,当以法食济脱汝等。
汝可并告国人大小,有须食者,悉各来取。’
五人欢喜,寻各斫取,食饱赍归,
因以其事具语国人。于是人民,展转相语,遍阎浮提,
悉皆来集,啖食其肉,一胁肉尽,即自转身,
复取一胁,皆复食尽,故处还生,复转身与之。
如是翻覆,恒以身肉,给济一切,经十二年。
其诸众生,食其肉者,皆生慈心,命终之后,
得生天上。 “阿难!欲知尔时设头罗健宁王者,
则我身是。时五木工,先食我肉者,
今㤭陈如等五比丘是。其诸人民后食肉者,
今八万诸天,及诸弟子得度者是。我于尔时,
先以身肉,充彼五人,令得济活,
是故今日最初说法,度彼五人,以我法身少分之肉,
除彼三毒饥乏之苦。” 贤者阿难及诸会者,
闻佛所说,且悲且喜,顶戴奉行。